|
張永建:慘劇一再證明,“分段管理”政出多門,效率不高,“品種管理”或是正途
【背景】9月17日,“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又有新進展。三鹿集團原董事長、總經理田文華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中共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市長冀純堂被免職。截至10時,已有三例嬰兒死亡病例。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楊崇勇承認,河北省政府和石家莊市政府對“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皆負有責任。其中,石家莊市政府對此事件負有重大責任。 9月17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就嬰幼兒奶粉抽檢等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衛生部部長、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組長陳竺表示,回顧性的調查發現有三例腎結石患兒死亡病例,其中甘肅省有兩名,浙江一名。 會上,國新辦新聞局局長透露,這個領導小組是“雙組長”。9月15日,衛生部官方網站在報道“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召開會議部署應急處置各項工作”時,僅提及“會議由領導小組組長、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同志主持”。 16日晚,國家質檢總局通報了全國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檢的階段性結果。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此次專項檢查對109家嬰幼兒奶粉生產廠家實施了排查,共檢驗了這些企業的491批次產品。專項檢查顯示,有22家企業69批次產品檢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三鹿產品最為嚴重,含高達2563毫克/公斤。伊利、蒙牛、雅士利等企業亦在其中,部分產品三聚氰胺含量數十毫克/公斤不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認為,“三鹿問題奶粉”事件說明,食品監管不能搞“運動”式,要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注重日常監管。“品種管理”的部門監管方式或許更加有效。 他說,阜陽“大頭娃娃奶粉”事件還未走遠,又出此次惡性事件,足以令人深思。當時,也是相關部門全部出動,隨后,國家還開展了乳品業的專項治理整頓。奶粉事件彼伏此起,暴露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中國這種運動式的、突擊式的監管方式,不能作為中國食品監管的主要方式。 張永建說,200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發布,“決定”比較明確地提出,食品監管采取“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方式。比如,農產品是農業管,生產過程是質檢管,市場是工商管。但是,在這幾年的實踐中,并沒有開展相關“品種管理為輔”的改革嘗試。事實證明,一件事由一個部門來管理效率是比較高的。許多發達國家管理的主要模式是“品種管理為主”,像歐美國家的牛肉,大多都是由一個部門管到底,或是由一個部門為主管理。 在他看來,如果監管涉及很多部門,反而有可能辦不好。老百姓說:“八個大蓋帽,管不好一頭豬”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事實上,監管往往要花很多時間來協調各部門,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一個品種由一個部門來管,效率就可能相對較高。 張永建認為,食品監管應該注重日常監管,政府的提法就是“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長效監管機制的建立不是專指哪個部門,而是要有一個整體設計。只有在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真正確立以后,才有可能形成一種真正的食品安全的長效監管機制。 他說,從幾乎所有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中不難看出,中國的食品監管,更多的還是事后處理,是在“救火”,而不注意安全隱患的排除,事前的預防。中國不少法規都強調對違規企業的重罰,但是,這么多年,還沒哪個企業被罰得傾家蕩產。而且,“重罰不是目的。中國不斷強調要事后狠狠處理,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之前的預防上。” 張永建提出,食品生產必須有準入標準,QS認證是必須的,但關鍵是進入了以后怎么監管。他強調,“日常監管才是關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