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海平日前表示,在北京籌備2008年奧運會的過程中,周邊省市對首都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支持作用難以估價。今后,北京市對于周邊省市的補償會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實。(中新社5月8日)
北京,作為中國首都,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其發展與繁榮,與全國各地尤其是周邊省市的巨大付出密不可分。正如王海平所言,來自山西的煤、內蒙古的電、山東、河北、遼寧的糧食和蔬菜……共同支撐起這座擁有16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的繁衍生息。這份沉甸甸的情義,值得北京感恩,也值得今后拿出更多務實的動作給予回饋。
無庸質疑,北京獨特而優越的區位優勢和政治稟賦,使之擁有強大的、甚至是獨占性的資源、資本和人才吸附能力——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物資流和人才流紛紛奔向并匯聚于此,“洼地效應”盡顯。而周邊地區的境遇可想而知,長期的配角和從屬地位,使得當地政府即使有心自立自強,也難免左顧右盼、動輒得咎。類似“環京津貧困帶”的現象,鮮明地反映了北京周邊地區發展牽絆之駁雜,崛起腳步之滯重。
即使如此,為了維護北京的平安穩定、繁榮昌盛,周邊地區仍然在一以貫之地向北京“輸血”。北京是全國人民的北京,它的發展得益于全國各地尤其是周邊地區的孜孜付出,在此凸顯的無比真切。今天,北京發改委官員對此予以高度評價,選擇從感恩出發,從補償做起,其中所釋放出來的熱忱和誠意,令人欣慰。
補償是出于感恩,是北京在向周邊地區致敬。無論是金錢、資源還是政策上的傾斜,周邊地區從北京方面收獲的不僅是利益,還有彌足珍貴的尊重,而后者顯然更重要。通過這種利益和情感共同體的鑄造,北京也為未來儲備了更多的物質和情感資源,預留了更廣闊的轉圜余地。
我們欣慰于這種補償機制的建立。然而,仍然必須說,這一機制只能是北京攜手周邊地區走上可持續“輸血”之路的初級階段。在此之外,更重要的還是二者的共同發展,尤其是周邊地區擁有更多的權力和能力做大做強。唯其如此,周邊地區對北京的貢獻才可能是穩定、經得起考驗和互利雙贏的。
北京的特殊性決定了周邊地區作為附屬地位和“輸血”角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無法更改的事實。而低層次的“投桃報李”,無助于改變河北、內蒙、山西等周邊省份在經濟發展上的弱勢局面,從而也就構成了北京未來的風險。北京有責任,跳出一對一補償的狹窄視野,通過施行各種措施,助周邊地區發展一臂之力,在觀念、產業、市場、交通、人才等方面給予切實的關照。
北京前市長王岐山曾說,如果沒有北京周邊地區的發展,北京就是一片孤島,它的長期和可持續發展就是不可能的。周邊地區對北京的貢獻人所共知,它是積弱還是做強,關乎首都北京,更關乎當地人民的福祉。如何建立一種協作發展機制,正是北京和周邊地區不得不深謀遠慮的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