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會計誠信缺失的成因及對策
2008-10-28 |
||
□ 王濟洪 王 瑞 市場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越重要。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會計是誠信行業。近年來,曝光的一系列會計舞弊欺詐案件以及與之關聯的審計失敗案例,使會計業的公信力受到嚴峻的挑戰,會計行業面臨一場嚴重的“誠信危機”。如何重建會計行業的誠信是我們面臨的緊迫問題,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誠信是指誠實、守信,即以“已之誠實”換“他人之信任”。會計誠信表達了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體現了會計人員作為市場經濟活動中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和鑒證者,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會計誠信缺失是指不能客觀公正的把現實經濟活動反映出來,不能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們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下面筆者就會計誠信缺失的危害、成因及對策談幾點看法。 一、會計誠信缺失的危害 1、危及市場經濟秩序。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沒有信用,市場經濟就無法維系。近幾年來,造假賬,造假報表,虛列資產和權益等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比較嚴重,出現了一些貪污受賄、偷稅漏稅、挪用公款等不誠信行為。從中國的鄭百文、銀廣夏,到美國的安然、世通、施樂、默克及法國的維迪旺,社會各界對會計失信的譴責此起彼伏,不但影響了國家稅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家經濟決策與實際的經濟狀況偏離,已經成為一顆“毒瘤”,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 2、危害投資者利益。會計誠信缺失直接使投資者利益受到危害。就安然事件來說,安然在申請破產保護后,安然的資產將優先繳納稅款、償還銀行借款、發放員工薪資等,價值已經趨近于零的公司再經這么一折騰,普通投資者肯定血本無歸。安然公司的破產也沖擊了各有關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商業銀行、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對于投資者而言,他們投資的主要依據是經審計后公布的會計報表,而會計報表的失真,將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受損。 3、損害自身利益。(1)損害公司利益。海南民源現代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1996年報的5.71億元利潤中,5.66億為虛構,虛增了6.57億元的資本公積金。民源公司因為虛報利潤、虛增資本公積、操縱股市受到行政處罰,被證監會處以警告、沒收非法所得6651萬元,行政處罰200萬元,并被停牌。(2)損害公司負責人、財務負責人、會計人員利益。法院判定,瓊民源原董事長兼總經理馬玉和指使所屬工作人員虛編財務會計報告而犯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罪,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3年;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會計師事務所退休干部,海南民源現代農業發展公司聘用會計班文紹因同樣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2年。(3)損害負責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利益。有關主管部門撤銷直接為“瓊民源”進行審計的海南中華會計師事務所,吊銷其主要負責人的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對中華會計師事務所處以警告,暫停其從事證券業務資格6個月,對該事務所在“瓊民源”財務審計報告上簽字的注冊會計師,暫停其從事證券業務資格3年。對海南大正會計師事務所罰款30萬元,暫停其從事證券相關資產評估業務資格6個月,對負有直接責任的注冊會計師,暫停其從事證券業務資格3年。 二、會計誠信缺失的成因 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體制創建初期,市場發育還很不完善,這就給不講誠信的人有空子可鉆,恢復會計誠信絕非一蹴而就。是什么原因導致會計誠信缺失,筆者認為: 1、社會環境是背景。有意識的做假,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引用中國證監會主席周道炯在一次論壇上的一段話,中國企業的會計實在是很難做的,去銀行貸款要將資產做大,去稅所交稅要將收入做小,向上級邀功要將利潤做大,欲私設金庫需將利潤隱瞞……這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了身為會計人員所面臨的社會大環境。現在這個環境就是“誰造假,誰得利”。大家都在造假,造假者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上市、貸款等有利可圖的機會,而造假的收益遠大于其成本,造假者們何樂而不為呢? 2、法律規范不健全是空子。有些會計領域現在還無法規;有些會計領域有法規、制度,但是執行起來相對較難或者是不執行,有些會計政策法規不是很完善,執行起來可"變通",很容易得"利"。有些會計方面的法規制度過時,需要修訂;另外會計道德規范還不夠健全,宣傳教育不夠到位,法律制度不健全,導致會計造假者有空可鉆。如:目前對上市公司和證券中介機構違規行為的懲處,除了刑事制裁和行政處罰,尚缺乏與之平行的民事賠償機制,特別是缺乏股東集體訴訟制度。這一制度旨在使廣大中小股東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能夠以集體訴訟的形式向違法者提出索賠。一旦此種規定出臺,違法者最可能的下場是傾家蕩產,甚至連東山再起的機會也不可能有。 3、利益驅使是誘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目標。一些單位的管理層,在單位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圖的道路,不惜鋌而走險,采用會計造假等手段謀取利益。"會計造假的受益主體很多,單位和領導及高級管理人員,主管部門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官員可以因為“業績優秀”而謀取更高的職位,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榮譽,幫助做假的中介機構可以因為“增加業務”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職工也可以因為單位的“效益好”而多拿工資獎金……,他們視國家法律、法規于不顧,膽大包天,就其動因無非是,造假者獲得的利益遠遠大于其造假成本,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有多少人能自覺的恪守誠信原則呢?可見,見利忘“義”是會計誠信缺失者的主要動因。 4、處罰不力是障礙。《公司法》第212條規定:“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出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的,對直接負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會計法》第45條規定:“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還有不少條文只是羅列“不得”有這樣或那樣行為,卻沒有給出“違反了怎么處理”的后文。這類條文的規定,明示了造假行為預期“成本”的上限,但是處罰力不足。如果法規能夠具體明確規定處罰的主體、標準、責任人及標的物等,并由國家在規定時限內強制執行,那么會計誠信缺失將會有所收斂,而在現階段由于“權”大于法,“情”大于法,“執行難”、“難執行”現象還時有存在,造假的成本遠小于獲得的利益。可見處罰不力是會計誠信的最大障礙。 三、會計誠信缺失的對策 針對會計誠信缺失的治理,要注重法治與德治并重,開展綜合治理。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財會監督管理體系,健全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對會計誠信缺失的主體要依法進行處罰,追究單位關人員的責任,對涉及違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另一方面,對會計人員、管理人員除強調法律約束外,還應該加強思想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身的素養,弘揚正氣,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氛圍,營造良好的會計經濟秩序。 1、健全會計制度。會計誠信缺失與國家法律規章和單位的管理制度、管理機制密不可分。在清理整頓會計工作秩序過程中,要貫徹落實好相關法律、法規,認真執行好單位內部各項制度,建立健全單位領導人、會計主管人員離任審計等工作;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和各項規章,真正將法律、規章落到實處。 2、加大處罰力度。會計工作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會計誠信缺失必然涉及公司的一系列會計工作和諸多部門、人員。目前有些企業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還不完善,對相關責任人的界定還比較模糊,對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的打擊力度明顯不夠。這些處罰與造假者獲取的暴利相比,高懸在頭頂的法律之劍,看起來并不那么可怕。所以我們呼吁有關部門加大對造假者的處罰力度,使其造假的成本遠遠大于其造假的預期收益,并對重點單位建立會計主體、單位負責人、從業人員的信譽檔案,對其經營狀況、執業狀況、守法狀況等進行嚴格的登記,守信者受鼓勵,誠信缺失受懲罰。披露不講誠信的人,對不守誠信而造成嚴重后果者,不僅要在經濟上追究其責任,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3、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強化會計基礎工作。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基本規范,一套完善規范的內控體系,能有效起到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和舞弊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的作用。會計人員要嚴格貫徹執行財政部印發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日常會計業務處理及會計檔案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努力達到標準規范的要求,制定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使之分工科學合理,職責分明。只有建立健全一個包含內部稽核制度、內部牽制制度、內部審計監督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嚴密的,較為完整的企業內控系統,有效的防止會計誠信缺失問題。 4、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依法治國的同時,加強以德治國。通過宣傳和教育凈化社會從業環境,對誠信社會、誠信經濟顯得尤為重要。讓全社會的人們都認識到會計誠信的重要性,對會計誠信缺失的單位和個人在各大媒體上披露其不誠信行為,強化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形成對“不誠信者”人人喊打的社會氛圍,對誠信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公開表揚,并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形成誠信者受尊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既要從正面教育會計從業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事業觀,形成整個社會“求真務實”的良好氛圍和誠信的環境,又要從反面加以宣傳報道,在新聞媒體上曝光會計誠信缺失的單位和個人,以示警示和教育。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財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