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米價暴漲再議中國糧食安全
2008-5-26 |
||
連日來,香港媒體紛紛報道香港米價暴漲,市民搶購,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此同時,由于國內通脹壓力增大,為了保障國內供應,許多大米出口國限制出口,首先保障本國供應,控制國內價格,而限制出口后最受影響的將會是那些大量依靠大米進口的國家。3月28日,越南政府宣布今年大米出口量將減少1/4。政府希望能夠保留更多大米供應國內市場,以緩解大米價格上漲的壓力。同一天,印度禁止除價格最昂貴級別外的其他所有等級的大米出口;3月25日,埃及政府宣布從4月1日開始實施為期6個月的大米出口禁令,禁令實施期限比往年有所提前;3月26日,柬埔寨宣布除政府部門外,禁止所有私營機構出口大米。
一邊是國際糧食價格持續上漲,米價出現暴漲,進口地區出現搶購;另一邊是出口國紛紛限制或者減少出口。可以想象,今后國際糧食市場不容樂觀,糧食價格繼續上漲局面很難扭轉。這不能不使我們重新審視和思考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
在中國,能夠養活13億人口是一個首要問題,也是最大的民生問題。糧食漲價和缺乏受危害最大的就是中國,就是中國的老百姓。從國際糧食價格持續上漲,近期國際米價暴漲甚至進口地區出現搶購得到的最大啟示就是,養活13億中國人,決不能依賴進口糧食,決不能把糧倉建在其他國家,決不能依靠國外糧田來養活中國人。一旦國家糧食供給出現緊缺,國際糧食價格出現波動,各個國家都將自顧不暇,哪一個國家把吃飯問題寄托在國際市場上或者別的國家,最終要吃大虧,特別是有13億人口的中國。那種只要經濟發展起來了,只要工業興旺了,國民有經濟實力了,想吃哪國大米就吃哪國大米,把糧倉建在世界各個國家的觀點是極其錯誤的。
養活13億人口,就必須死守18億畝耕地的紅線。對土地實行最為嚴格的政策;必須切實把農業和糧食生產放在首要位置,下最大決心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實際上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消除通貨膨脹的問題,而是一個關系中國糧食安全的大問題。
在當前情況下,堅決制止糧食的工業化使用。石油資源的日益短缺是引發全球缺糧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力發展生物燃料加大了糧食的消耗量。從美國和歐洲希望利用糧食和寶貴的農田制造生物燃料時,糧食降價的現象就消失了。據稱,給一輛SUV汽車灌滿一箱生物乙醇所需的糧食可以讓一個人吃一年。按照美國新能源法案,生物能源在2022年的使用量將達到360億加侖。與此同時,也有人稱,“富人的汽車最終會吃掉窮人的面包”。高油價正在推動糧價的上漲。我國已經嚴格禁止生物乙醇的生產,這個規定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
堅決限制糧食出口,加大糧食戰略儲備。13億人口就是13億張要吃飯的嘴,在糧食出現全球緊缺的情況下,在國際糧食價格漲價傳導到中國,并引起物價一輪又一輪上漲的情況下,必須果斷禁止任何形式的糧食出口。在糧食收割期,要加大糧食的戰略儲備,防患于未然。
總之,這次國際米價暴漲,有關地區搶購大米,有關國家限制和減少出口的現象,給我國糧食安全又一次敲響了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