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木華:中國人的住房理念有問題嗎
2008-3-25 |
||
23年前,作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調研小組組長,姜偉新曾到香港調研“居者有其屋”。23年后,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要幫助全國人民實現“居者有其屋”。“因此現在除了增加供給,滿足需求,還要在引導人們心理預期上采取措施。”姜偉新說,比如,西方發達國家的一個大學畢業生也要工作幾十年以后才能夠買一套房,我們為什么一畢業就要買一套房?(《中國青年報》3月25日)
中國人的住房理念和西方人截然不同,比如中國人喜歡買房,而不喜歡租房,但這樣的理念并非國人普遍崇尚奢靡之風,也不是中國人喜歡打腫臉充胖子,更不是中國人頑固不化,不愿意與西方接軌。實際上,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的租房環境,租房的配套服務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這種現實國情下,談心理引導,談改變住房理念,恐怕很難有效果。
西方國家的民眾,工作流動性較大,因此在一個城市固定買房,未必很劃算,但在中國,傳統理念是“安居”才能“樂業”,沒有一個固定的住所,你在一個城市很難立足。租房在中國是存在著巨大的風險的,在各大城市中,城市安全問題往往容易遷怒于租房戶,一些地方,甚至認為,租住戶是犯罪的某種根源,是高發區,對租住戶的檢查,也往往高于有固定住房者,還有拆遷,租房戶實際上也是首當其沖,這樣的現實,逼著人們不得不買房。即便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也不得不被房屋所套牢,是他們愿意嗎?不是,是無可奈何之舉。
從某種意義上說,西方的租房和中國的租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國的租房,很多都是一些質量很差的房屋,如果中國的租房普遍和西方住房一樣,質量可靠,而不是目前這樣,租房和住房可以一眼分清。如果各城市不存在孩子讀書需要高額的擇校費,以及其它很多不合理的費用,那么中國人又何嘗不愿意租房?租房的大環境是建立在城市對自由遷徙有良好的制度保障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這種保障,非要引導百姓租房,恐怕是有超前之嫌疑。
更何況,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現在還并不成熟,充滿了非理性的色彩,房價目前仍然存在著上漲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百姓早點買房,實際上是非理性市場下的理性選擇,而并非是百姓愿意打腫臉充胖子。
一言以蔽之,如果中國的政府廉租房足夠多,質量足夠好,小區配套服務不比買房戶差,而房地產市場又處于理性發展階段,房價是在理性的軌道上上漲,當做好了這一切,恐怕不需要什么理性引導,百姓也自然會理性選擇租房,畢竟,買一套房子,有時候要花費半輩子甚至更多的積蓄,百姓會拿自己一生的財富當兒戲嗎?
因此,筆者以為,在反思中國百姓購房理念有問題的時候,不妨同時想想,我們到底為百姓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機會?我們到底為百姓創造出了怎樣的租房環境?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