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球队的数据对比/欧冠决赛直播哪里看/韩国足协杯/朱拉伊

青少年網絡犯罪的思考
2010-12-24


前不久,朋友的孩子冬冬(化名)因迷戀網絡游戲,無錢購買裝備,便盜竊他人車輛而被判刑。人們在扼腕痛惜的同時,不僅要問:是什么扭曲了孩子的心靈,使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青少年網絡犯罪呈上升趨勢

  如今,隨便在任何一個網站鍵入“網絡犯罪”的字樣,都能搜索到幾百甚至上千條相關新聞事件。來自公安部門的調查資料表明,近年來,利用互聯網實施犯罪的現象日益嚴重,網絡犯罪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犯罪新動向。隨著電腦網絡的普遍運用,青少年的網絡違法犯罪案件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而且犯罪形式越來越多樣化。

  案例一:北京:迷失的親情

  17歲少年小新(化名) 整天沉迷于網吧,后來家里不再提供上網的錢,小新就想到了偷。為了要錢上網,不惜用鐵錘砸死把他一手撫養成人的奶奶,并在奶奶沒有了呼吸之后若無其事拿著錢去上網。這起因沉迷網絡引發的忤逆慘案令世人震驚,敲響了青少年網絡犯罪的警鐘。

  案例二:安徽:離奇的死亡

  2005年,年僅16歲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農藥之后,兩天后離開了這個世界。對于胡彬采取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胡彬的家人、老師和同學之所以一致認為網絡游戲是胡彬自殺的罪魁禍首,是因為在胡彬自殺前,曾經在當地一家網吧里瘋狂地玩了11天的網絡游戲,隨后就發生了自殺的悲劇。胡彬的母親說:“兒子老對我說,媽,我管不住自己,我就是想玩,他說管不住自己的腿,他說也不想氣媽媽,不想對不起媽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想要玩。他說,夜里心里老是想著游戲,老是睡不著,就是想玩。”

  案例三:四川:殺人的游戲

  唐亮是當地一所中學的學生,自從迷上網絡游戲以后,他就想盡辦法逃學,后來干脆退學不念了,全天候地呆在網吧里。唐亮自認為是網絡游戲高手,但是自從在虛擬世界中遭遇另外一位游戲玩家古世龍,唐亮被對方殺死23次以后,分不清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他,決定采取一種特殊的報復方式,一起悲慘的網絡血案由此發生。唐亮叫上幾個平時一起玩網絡游戲的兄弟,找到現實當中的古世龍,一場虛擬世界里的廝殺終于演變成了一場現實當中的廝殺。可惜,在真實的世界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二、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

  1、與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息息相關。青少年正處于生理發育階段,青春期的萌動使他們容易對新生事物產生興趣,網上交友、游戲PK更使他們樂此不疲。心理方面自控能力差,沖動性強,一旦陷入網絡游戲,明知會影響學業,但是卻不能自拔;在潛意識中形成以暴制暴、不勞而獲的為人處事方式。

  2、與家庭、學校教育息息相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確立人生觀、世界觀最關鍵的時期尤其需要來自父母的正確指導。很多父母更習慣于那種“家長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視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的家長則采取了“不聞不問”的態度,因為“反正也管不了,索性就不管了”,缺少與孩子應有的溝通。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對學生有益的社會活動一概禁止,抑制了青少年正當興趣的培養,更有甚者,對學習不佳的孩子棄之不顧,聽之任之。得不到關懷、理解、賞識的孩子只有到網絡里去尋找親情、友情甚至愛情。本該正常的父子對話、母女對話、師生對話都變成了人機對話。這樣的結果極易使青少年形成違法犯罪的扭曲心理。

  3、與整個社會環境息息相關。有調查顯示,90%以上的青少年網癮患者經常出入網吧。國家早有規定“禁止未成年人進網吧”,但執行情況卻很不理想。個別主管部門對黑網吧打擊力度不夠,一度使黑網吧泛濫,青少年一旦接觸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就非常上癮,再想把他們拉回學習的軌道就難了。網上的內容良莠不齊,尤其是一些反動迷信、黃色網站網頁的不健康內容,使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青少年,分不清真善、好惡,從而導致青少年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網絡犯罪的預防

  網絡是把雙刃劍,既能給青少年帶來學習的便利,也能傳播非健康資訊,誘發青少年網絡犯罪。因此,做好預防工作勢在必行。

  1、用愛心筑起青少年網絡犯罪的“防火墻”。

  從形形色色的青少年網絡犯罪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性:這些孩子與家長和老師的溝通很少,他們在家長和老師眼里是“沒出息的孩子”,是“被遺忘的角落”。專家們給出了"藥方",他們說,父母、家庭的關懷是最好的方式。父母不要動輒就打罵孩子,不要流露出對孩子徹底失望的想法,要耐心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要讓他們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并沒有被拋棄。老師更要關心那些學習較差的孩子,鼓起他們學習的勇氣,使之樹立信心,從網絡游戲的陰影中擺脫出來,遠離犯罪。這樣,學校和家庭就能用愛心筑起青少年網絡犯罪的“防火墻”。

  2、積極疏導,培養孩子正當的興趣愛好。

  有的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等這些所謂的“副科”統統取消,學生的每一分鐘都在教室里度過,而網絡成為擺脫學習壓力的“良藥”,精神的“寄托”。作為學校,一方面應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搞好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要大力提倡、推廣“第二課堂”活動,以有益的活動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從而減少青少年對網絡游戲的依賴性;另一方面,學校更要合理安排時間,加強對青少年人際關系的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多創造人際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把壓抑的情緒通過正常的人際交流宣泄出來,就會大大降低因一時沖動而犯罪的概率。

  3、加強法制教育,遠離網絡犯罪。

  現在很多學校都開設了法律課,有專門的老師和輔導員進行講解,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比起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嚴峻現實來說還遠遠不夠。學校要定期邀請法律人士給青少年講課,以現實中身邊的案例來教育學生,要對這項工作常抓不懈,使法制觀念深入到每一個孩子心中。讓青少年形成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增強他們的法律判斷能力,從根本上遏制網絡暴力案件不斷上升的趨勢。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網絡犯罪問題已收起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希望青少年網絡犯罪離我們愈行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