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失學、失管,這些“三失”少年處于社會閑散狀態,他們沉溺網絡、多數啃老,更有甚者正游走在犯罪的邊緣。今日,記者從“北京市海淀區閑散青少年群體教育幫助與預防犯罪試點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近4年來,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人數在青少年犯罪人數中的比例不斷攀升,2010年已達50.4%。海淀區檢察院不斷探索新模式,助力預防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工作。
據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的副檢察長潘度文介紹,通過統計近四年來海淀區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發案人數發現,2007年青少年犯罪中社會閑散青少年占發案總數的41%,2008年占26%(因為奧運),2009年占49.6%,2010年占50.4%。而海淀區檢察院未成年法制教育專職干部余海燕也向正義網記者介紹道:“這些青少年不僅傷害別人,也被別人傷害,他們犯罪主要集中在盜竊、搶劫、尋釁滋事、故意傷害、性犯罪等五個類別”。
這些處于閑散狀態的青少年,面臨家庭關系緊張、經濟收入低下、生活不穩定等情況,與同年齡階段務農、上學的青少年相比,更易結交不良人群,再者受到暴力網游、淫穢讀物的影響,更易實施犯罪。
處于社會閑散狀態的青少年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安排,不僅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還將成為危害社會治安、破壞社會穩定的隱患。
對此,北京市海淀區作為全國3個“閑散青少年教育幫助和預防犯罪工作試點”地區之一,積極探索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新路徑,新模式。
而海淀區檢察院于2010年9月便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個獨立建制的少年檢察處,并創新建立了新的工作模式。在推行新模式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只有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才能從源頭上減少犯罪。潘度文副檢察長介紹:“法制校長和專業社工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人員,他們會從預防犯罪和預防被害兩個角度,扮演除學校、家庭之外的第三方預防角色。”
“法制校長”一般都是由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擔任,海淀區檢察院就有30多名干警在轄區內的中小學擔任法制校長。通常他們會以法制講座、案例巡展、模擬法庭、觀后感征文、網絡交流等各種形式,向在校的學生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專業社工”則是由海淀區內多所高校具備社會工作知識的學生擔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的學生便在此列。他們為社會閑散青年提供“結對”服務,實行技能幫助,從專業的角度去發現并解決問題。
對于2011年度的幫助計劃,潘度文副檢察長在會議上說:“在條件成熟時,將借鑒江蘇無錫市的成功經驗,依托寄讀學校、區內企業,建立青少年管護教育基地,為被取保候審、刑滿出監少年提供短時安置教育,降低再犯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