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券市場持續低迷時期,利好政策似乎在不斷出臺。日前,財政部、國稅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該《通知》對“證券投資基金從證券市場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征收企業所得稅”等條款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這一鼓勵基金進行股票投資的政策可謂重大利好。但在基金屢屢背離價值投資情況下,有關政策利好已不再是直接提振市場信心的“利器”。只有重塑市場對機構投資者的信心,才是打造成熟市場的根本。
從上周五開始,基金出現大量的凈贖回,很多人是在出現20%虧損情況下贖回離場。《通知》下發的初衷正是為了扭轉基金市場頹勢,然而市場并未有預期中的快速反應,昨天盤中甚至一度下探3500點的低位。事實上,今年以來扶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政策已接連推出,而市場的反應卻各不相同。與今年2月第一批股票型基金獲批后市場創出單日滬指最大上漲點數相比,此后新基金獲批的消息對于市場的刺激開始逐步減弱。這一現象說明,監管層的調控政策很難改變市場自身的大趨勢。
一段時間以來,基金毫無理性地拋售藍籌股,讓基民喪失了對價值投資的信任。盡管投資者都知道當下的A股市場投資價值已經很明顯,估值風險也已經大大降低,但是基金大買大賣的不理性行為,讓金融市場最基本的信任體系遭到破壞,普通投資者最優的選擇就是盡快用腳投票,拋出股票遠離股市。由此,近期一波又一波的市場殺跌出現,一個個所謂的“鐵底”被輕易擊穿。這一系列表現,足以證明金融市場中相互信任度和市場信心的重要作用,市場信任喪失的最終結果就是惡性循環。
然而,基金背離價值投資轉向“短視”投資的行為卻遲遲沒有得到約束和引導。在目前的基金信息披露和眾多基金評價與排名體系下,基金管理人往往更加重視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基金凈值走勢。凈值排名的落后就意味著被立刻淘汰,基金經理在這樣的壓力下只能以戰術性的眼光,而不是以戰略性的心態來決定資產的配置,無暇顧及兩年、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價值投資策略。
專業機構投資者的操作尚且如此“浮躁”,散戶投資者急功近利的心態只會更甚一籌。長此以往,打造成熟的A股市場恐怕將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愿望。全球長期投資的歷史規律表明,只有奉行價值投資的理念,才會贏得真正的勝利。即便是今年奪得“世界首富”桂冠的巴菲特先生,其投資收益的年復合增長率也僅為21.1%。而且他在2000年逆勢買入11億股中石油H股后,甚至遭遇過3年漫長的套牢期。參照目前中國的排名機制,巴菲特早已被淘汰出局,但如今,巴菲特卻成了世界公認的“股神”。
所以,規避市場“追漲殺跌”心態以及行情“暴漲暴跌”局面的根本,還在于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回歸價值投資的理念,重新布局長期戰略投資,單靠稅收方面的些許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