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球队的数据对比/欧冠决赛直播哪里看/韩国足协杯/朱拉伊

用戶名:
密  碼:
文章內容  

2010醫事盤點:中國醫療改革進“深水區”

2011-1-4
 
  健康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強。

    2010年是醫改承前啟后的重要一年,健康領域熱點頻出。一年來,本版圍繞百姓關注的話題,先后推出了“美麗的陷阱”、“優生優育路在何方”、“養生熱的冷思考”、“13億人如何養老”、“關注心理健康”、“醫療糾紛如何處理”、“中藥走出國門”、“青春期教育”、“解剖兒童看病難”、“直擊抗生素濫用”、“艾滋病防治深度觀察”等一系列深度報道,引起較大反響。

    時值年終,我們對2010年健康領域的大事進行一次梳理,希望能給廣大讀者帶來一些回味和思考。——編者

    醫改進入“深水區”

    事件回放: 2月23日,衛生部等五部委《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指導意見》出臺,選定16個城市作為國家聯系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

    12月3日,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印發,明確將放寬社會辦醫條件,社會辦醫療機構將與公立醫院在準入、醫保、稅收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鼓勵醫生流動。

    12月9日、14日,國辦《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的指導意見》、《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連續出臺,旨在規范基本藥物的采購機制及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償機制,最大限度地擠干藥品的價格水分,打破“以藥養醫”機制,建立長效補償機制。目前,全國已有5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均價下降30%左右。

    點評:

    今年以來,醫改進入“深水區”。所謂“深水區”,是指那些利益格局錯綜復雜而又關系全局的關鍵區域。

    醫改是一場考量政府執政能力的民生大戲。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指標不斷攀升,社會事業發展卻相對滯后,經濟與社會“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局面長期存在。在當前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型、社會結構深度調整的階段,醫療衛生領域的弊端日益顯現,改革已勢在必行。

    改革不合理的體制機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需求,讓百姓從“看病難、看病貴”中解脫出來,殊為不易。醫改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分階段有重點地推進。既要堅持政府主導,又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既要注重公平,又要兼顧效率。在改革初期,政府首先要著力解決公平問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基本需求。眼下,這場民生大戲剛剛開演,人民群眾就是觀眾。觀眾滿意了,演出才算成功。

    醫生連續被刺

    事件回放:6月10日、11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連續發生兩起醫務人員被刺案件,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被襲;6月21日、22日,湖北省兩名醫生被刺。

    點評:

    近年來,醫生被害事件、醫療糾紛、惡性醫鬧事件日益增多,部分患者維權呈現暴力化傾向,引起社會各界的憂慮。醫生是救人的職業,醫患關系本應是最親密的關系。但是,中國的醫患關系為什么如此緊張,甚至屢屢出現劍拔弩張的狀況?

    很多人認為,看病就是“消費”,只要花了錢,就應該治好病。如果治不好,醫生就是“圖財害命”。他們往往難以接受人財兩空的結果,很容易產生過激反應。從長遠來看,只有從制度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才能堵住醫院這個社會矛盾噴發的“火山口”,讓醫患關系重新回歸理性。

    8月5日至26日,本版推出“醫療糾紛如何處理”系列報道,就醫療糾紛維權暴力化、醫療事故鑒定、醫療官司、第三方調解機制進行調查,為醫療糾紛提供解決思路。

    “超級細菌”現身

    事件回放:10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報了3例攜帶NDM―1耐藥基因細菌的病例。其中1名老年攜帶者已經死亡,但其主要死因為晚期肺癌。專家介紹說,這種細菌俗稱“超級細菌”,對臨床常用的大多數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短期之內沒有對付這種細菌的辦法。

    點評:

    “超級細菌”乍聽是“外來物種”,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可能都對它的產生貢獻了一份“力量”,那就是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幫助人類戰勝病菌;另一方面,它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把“超級細菌”釋放出來了。我國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不容樂觀,平均每人一年使用大輸液的量為8瓶,醫生給病人上“三素一湯”(抗生素、維生素、激素、葡萄糖)是家常便飯。

    抗生素濫用是由藥企、醫生、醫院共同制造的,當然也離不開患者的錯誤觀念。只有切斷利益鏈條,才能從源頭上遏制“超級細菌”。

    11月11日至25日,本版推出了“直擊抗生素濫用”系列報道,對抗生素的濫用現狀、原因、出路進行了報道。

    遭遇“血荒”

    事件回放:10月底,青島、南京、北京等全國多個城市血庫告急,昆明更是出現10年來最嚴重血庫告急,引發了各界關注,被稱為“血荒”現象。為此,衛生部部長陳竺帶頭獻血,廣大醫務人員積極響應。11月初,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認為,用血緊張不是“血荒”,內地臨床血液供應的情況已快速好轉。

    點評:

    血庫告急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只不過今年獻血人更少了,以至于獻血量不夠用了。我國獻血人群90%都是農民工和大學生,為什么大部分人不愿意獻血呢?原因很簡單,很多人擔心獻血會感染疾病。這說明,獻血的基本常識還未得到普及,公眾的健康素養有待提高。

    公眾對獻血疑慮重重,有關部門缺乏有效的回應,也是引發“血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把公眾的獻血熱情引導好、保護好,才是告別“血荒”的治本之策。否則,明年“血荒”未必不會卷土重來。

   

中醫針灸申遺

    事件回放: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審議通過中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點評:

    中醫針灸成功申遺,是對中國乃中醫針灸起源國的確認。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醫針灸并非獲得“免死牌”,也并不意味著由此就得到必然的保護。申遺成功不是榮譽,而是壓力。中醫針灸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助于督促我國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的責任和義務,在《公約》框架下做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促進國家對針灸文化傳承和保護研究的投入,使其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中醫針灸申遺成功,只是為中醫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契機,中醫保護、傳承和發展任重道遠。

    疫苗事件

    事件回放:今年3月,有媒體報道山西省近百名孩子致死致殘,病發前均注射過疫苗。衛生部、國家藥監局對該事件進行調查后認為,報道中列舉的15名患兒均有疫苗接種史,但均未接種過報道中所說的“貼簽疫苗”。調查中并沒有發現“貼簽疫苗”存在安全問題。

    9月11日至20日,為實現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標,我國對1億多名兒童實施麻疹強化免疫。

    點評:

    疫苗作為一道重要的疾病防線,其功能早已被國際社會認可。但是,近年來媒體上一些關于疫苗事件的不實報道,導致了部分地方疫苗接種率的下降。

    其實,疫苗有點“冤”,因為問題不在疫苗本身,而在于公眾健康知識的缺位。作為媒體記者,需要用專業的視角反映真相,客觀、公正、全面地報道疫苗事件。而作為衛生行政部門,也應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制度,及時回應公眾質疑,把疫苗接種的好事辦好。

    養生亂象被揭露

    事件回放:5月,有媒體報道國內“養生大師”張悟本學歷、專業頭銜造假。此時,張悟本已經是一名曝光率極高的“養生明星”,其生吃長條茄子、每天喝綠豆湯的食療理論,已經被廣為傳播,其掛號費,炒到2000元。被媒體質疑后,“悟本堂”被工商部門查封,其養生書被書店下架,一度變味的“養生熱”開始降溫。

    點評:

    張悟本是一個“傳奇”。一個下崗工人搖身一變成了“神醫”,是什么力量如此強大?原來他的背后有一個策劃團隊,專門包裝“養生明星”。而一些媒體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和眼球效應,放棄了“把關人”的職責,成為養生亂象的推手。

    近幾年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養生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很多人并不太了解何謂中醫養生,希望能從圖書、電視上找到一種快捷的方法。張悟本看準了百姓的需求,大肆宣揚綠豆療法、生吃茄子法等,缺乏健康知識素養的大眾信以為真,如法炮制,從而走進健康的誤區。

    其實,真正的中醫養生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體質不一樣,養生的方法也會有差別。盲目追求速成,往往事與愿違。

    5月20 日至6月3日,本版推出了“養生熱的冷思考”系列報道,從“養生明星”現象、原因、危害、監管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剖析,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組織多名權威專家,對某些所謂“養生專家”的養生觀點進行駁斥,倡導樹立科學的養生觀。中華中醫藥學會以此為契機,推出11名“首席科普專家”。

    心理健康成焦點

    事件回放: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員工第一跳被報道出來后,至5月底共有12名員工相繼跳樓自殺,被輿論稱為富士康“十二連跳”。

    點評:

    富士康員工“十二連跳”事件,震動了社會各界。心理健康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維特自殺效應”是指一個名人自殺后,往往能引起多人仿效,造成自殺率驟升的社會效應。該詞源于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小說的主人公維特最終自殺了。小說發表不久,青年人自殺人數驟然上升,以至于政府不得不一度將此書列為禁書。

    “十二連跳”正是“維特自殺效應”的現代版本。如果媒體在報道自殺事件的時候,多想想這個詞,也許悲劇不會連續發生。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應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堅守的底線。

    7月8日至7月29日本版連續四期推出了“關注心理健康”系列報道,以富士康跳樓事件折射的心理問題為由頭,分別對上班人群、留守兒童、大學生群體、孤獨癥兒童的心理進行了探討,引發了社會對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的熱議。

    整形致死引關注

    事件回放:11月13日,“超女”王貝在武漢一家美容整形門診部接受面部整形時,不幸身亡。調查發現,主刀醫生的執業地點并不是在武漢,同時,該整形機構并不具備面部整形的資質。

    點評:

    愛美是人的天性。很多人對整形美容存在誤區,認為割個眼皮、修個鼻子是很小的手術,隨便找一家美容院就做了。其實,醫學美容是需要有資質的。醫學美容行業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很短,很多機構存在操作不規范、超范圍經營、超范圍執業的現象,導致美容變毀容的事故屢屢發生,很多妙齡少女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4月1日至22日,本版曾推出“美麗的陷阱”系列報道,對整形美容、減肥、排毒養顏、肉毒素等亂象進行了深入調查,并對整個整形美容行業背后隱藏的風險進行了提示。

    整形美容行業的問題引起了衛生部的高度重視。12月8日,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張茅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視察時指出,整形外科是一項依靠“醫務人員技術”多于“儀器設備”的專業學科,提高專業人員技術水平、完善相關操作規范、制定專業人員準入標準等,是保證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礎。目前,《醫療整形美容機構連鎖管理指導意見》、《美容醫療機構、醫療美容科(室)基本標準(試行)》正在制定與修訂中。

 

打印版

北京時代華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電子信箱:zhaodekun@hotmail.com
聯系電話: 010-58488182 59472226
咨詢電話: 18910811683【法律咨詢】 13001218281【企業培訓咨詢】傳真:010-58488182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路光耀東方N座608 郵編:1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