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來自兩岸不同知識產權的學者2日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后ECFA時代,兩岸經濟往來更密切,雙方知識產權應成立溝通平臺,以利彼此整合,進而化解歧見,建立互信與交流渠道。
據報道,由臺灣競爭力論壇、臺灣綜合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以及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合辦的第一屆兩岸知識產權論壇,2日以“兩岸知識產權如何積極有效的整合”為題,邀請兩岸學者討論如何加強兩岸知識產權的合作。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知識產權的職責在于研究,解決兩岸的初步歧見,并建立互信與交流渠道;知識產權必須有研究能量,了解兩岸的優劣勢、合作方向,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
世新大學副教授、臺灣競爭力論壇環渤海經貿組召集人王琦樺也贊成兩岸知識產權建立平臺。她建議,不妨依照未來兩岸合作的利基產業類別,建立分類交流平臺。
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泉州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云南表示,大陸加速在福建推動海西經濟特區,加上ECFA(兩岸經濟協議)生效,兩岸的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進入新時代。兩岸經貿發展空間不斷拓寬,雙方知識產權面臨的研究議題也不斷增加,卻缺乏統一的整體規劃。
他認為,兩岸知識產權應在兩岸發展的現實基礎上,為未來的合作預作規劃,建立兩岸學術信息共享管道,合理設置分工方式,規劃兩岸發展藍圖,善盡知識產權的參謀作用。他也支持兩岸知識產權設立常設平臺,聚焦兩岸共同關注的議題,擴大民間交流,并推動知識產權對話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