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趴在原告席上,望著地面,一言不發,似乎這個世界和她已經沒有了聯系,或者說她純凈的心已然與眼前這個混沌的世界隔絕。是誰,讓一個活潑無邪的孩子變得沉默寡言,又是誰,將一個天真爛漫的世界變得危機重重。孩子難道沒有選擇的權利,為什么要為大人們那些無知可笑的行為承擔后果呢?
一句“這天氣真爽”引發風波
丫丫是鎮中心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頗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2008年3月26日11時,像往常一樣,丫丫和同學們迎來了第4節校本課。校本課是鎮中心小學根據學生的教學需求,經教育部門批準自開的一門課程,張老師一直是該校校本課的任課老師,丫丫曾在日記中寫到,她最喜歡上張老師的校本課。
這節校本課張老師準備帶學生們在校園內“感受春色”,并以“春色”為題材寫一篇作文。上課期間,天空下起小雨,張老師便組織學生到操場北邊的平房屋檐下避雨,同時感受春雨帶來的春意。見雨越下越大,時間也臨近下課,張老師便將學生們帶往教學樓,準備下課。
返回途中,因有學生到雨中嬉戲,張老師讓班長小樂維持秩序。此時,丫丫說了句“這天氣真爽”,班長小樂便指著丫丫說“你說話了”,將其留在了操場上。幾分鐘后,張老師發現丫丫站在雨中的操場上,便將她叫回。
那場春雨過后,丫丫在作文中寫道:“這場春雨為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
一場官司正在醞釀
2008年4月1日,丫丫的父親楊某找到學校稱丫丫因上課時受雨淋發燒導致其神經性頭痛,要求張老師帶丫丫去醫院檢查。因為張老師經常到楊某所開食雜店購買東西,與楊某素有來往,所以便答應下來。丫丫在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但院方卻未出具相關的診斷證明,只是建議去其他醫院再查查。之后,丫丫父親帶其多次到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進行檢查,最后丫丫的病被確診為神經性頭痛。
在看病期間,丫丫父親多次找到學校要求其承擔醫藥費,但校方認為老師無責任不同意賠償。丫丫父親又多次找到當地教育部門反映此事,并在學校附近自家食雜店門前懸掛大字報,向過往群眾和學生廣泛宣傳,給學校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因與學校一直協商不成,丫丫父親又找到媒體曝光此事,并帶領記者到學校進行隱蔽拍攝。至此,學校和丫丫家長之間的關系已白熱化,不可調和。
2009年3月10日,學校、張老師以及班長小樂分別接到了一張印著丫丫小紅指印的民事起訴狀以及一張法院的開庭傳票,3人均被告上法庭,無疑這場風波只能通過法律的宣判而得到最終平息。
庭審現場出現孩子疲憊身影
2009年3月27日。雨中罰站距離現在已有一年之久,這一年中大人們在紛紛擾擾、是是非非中爭得你死我活,而孩子卻飽受著老師和同學們的非議,在現實的病痛與風波上掙扎起伏。
法庭上,丫丫的父親堅持稱是張老師命令班長小樂將丫丫拽到了操場上進行罰站,并指出丫丫是淋雨引發發燒而導致的神經性頭痛;而張老師辯稱,在回教室避雨的途中,他只是讓班長小樂“維持下秩序”,到室內后才發現丫丫站在雨中,并立即將其叫回,且“當時雨并不大,丫丫就站了幾分鐘,身上也并未濕透”,丫丫的發燒以及頭疼與自己無關;鎮中心小學稱,張老師完全按照教學規范進行的教學,行為并無不當,校方不存在過錯;班長小樂承認是張老師要求自己維持秩序,見丫丫說話便說了句“你說話了”,但其并沒有拽丫丫到操場罰站。
雙方在庭上進行了長達3個小時的舉證、質證,雙方出具了各自對當時情況所做的“問卷調查”、錄音錄像以及醫療單據、氣象資料,甚至還有在網上搜集的關于“神經性頭疼”的百科知識。
庭審中丫丫一直趴在桌子上,有時望望身邊正唇槍舌劍為自己據理力爭的父親,有時望望坐在對面的校長、老師還有小樂,她表現得很膽怯惶恐。庭后,有人問她還喜不喜歡上學,她說喜歡,但她現在覺得很累,擔心學校會不讓她上學了。
網絡熱議一時卷起千層浪
庭審結束的第二天,某報紙刊登了一篇名為《女生稱因說“這天氣真爽”遭雨中罰站狀告學校》的報道,頓時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幾十家網站以及個人博客紛紛轉載了此篇報道,并有大量網友跟帖,多數批評的聲音都指向學校和老師。作為被告的張老師見輿論偏坡到一個方向,為了澄清自己主動站出來回擊。針鋒相對的兩種聲音在網絡上就像經歷著一場血雨腥風的戰爭,將本來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一時間分不清孰是孰非。
一場春雨打濕丫丫童年的夢
經過細致地調查核實,通過原被告雙方提供的證據,法院最終認定因原告一方未能提供其因淋雨導致發燒的診斷證明,即無法證明存在發燒的損害后果,故證據不足,駁回其全部的訴訟請求。
丫丫父親在拿到判決的那一刻,仍然堅持要找媒體曝光此事。那天,我們并未看見丫丫的身影,不知那時的丫丫是不是坐在教室里認真地聽著老師講課或是課間正和同學們在操場上盡情地嘻耍,還是一個人偷偷地躲在角落里努力避開別人異樣的目光。
突如其來的一場春雨,打濕了丫丫童年的夢境,也許這場因春雨引發的風波暫且平息了,但留在丫丫精神上無形的傷痛卻是揮之不去的。大人們無休止的爭斗是愛孩子的努力爭取還是自私醞釀的惡果?丫丫的敗訴是孩子的悲哀還是大人們的悲哀?
官司有輸贏,面對孩子究竟誰是贏家呢? |